xx生物xxx

不断增长的人类病毒清单:我们准备好应对下一次疫情了吗?

点击:76
时间:2025-02-19

已知人类病毒已超过 600 种,且新病毒不断涌现。专家指出,气候变化、全球化及动物源性溢出正在加速病毒威胁——我们是否为下一次大流行做好了准备?

在最近发表在《Virology》期刊上的一篇综述中,研究人员探讨了人类病毒的日益多样化、其流行病学意义以及减轻新兴威胁的预防策略。

研究背景

你知道吗?全球近一半人口面临感染登革病毒(DENV)的风险。这种蚊媒疾病的报告病例在过去二十年中激增 1200%,从 2000 年的 50 万例增至 2023 年的 650 万例。然而,实际年发病率估计高达 4 亿例。

病毒性疾病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从黑死病到 COVID-19 大流行,疫情曾多次造成大规模灾难。尽管天花等病毒已通过疫苗接种被根除,但其他病毒仍在持续存在、适应并威胁公共卫生。

宏基因组分析技术的出现揭示了大量新型病毒,但其致病潜力大多未知。病毒通过突变和跨物种传播的能力——常因全球化、气候变化及人类侵入野生动物栖息地而加剧——导致新发传染病威胁不断涌现。

以埃及伊蚊为媒介的病毒(如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已因气候变化导致虫媒疾病迅速传播。此外,动物源性病毒 SARS-CoV-2 凸显了病毒溢出事件的不可预测性。值得注意的是,蝙蝠是多种人畜共患病毒的主要宿主,包括 SARS-CoV-2、埃博拉病毒(EBOV)、马尔堡病毒(MARV)和尼帕病毒(NiV),而猪(尼帕病毒)和骆驼(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等家畜作为中间宿主,促进了病毒向人类的传播。

在新兴病毒演变为全球危机前,亟需进一步研究以预测和减轻相关风险。

人类病毒的多样性与进化

过去一个世纪,已知人类病毒数量显著增加。目前,已发现 30 个病毒家族的 600 余种病毒可感染人类,包括虫媒病毒(节肢动物媒介病毒)、人畜共患病毒及人类适应病毒。

基孔肯雅病毒(CHIKV)和西尼罗病毒(WNV)等虫媒病毒主要通过蚊媒传播,而埃博拉病毒(EBOV)和拉沙病毒(LASV)等动物源性病毒则源自动物宿主。许多病毒展现出高适应性,能利用新宿主和传播途径。

病毒的持续进化由基因重组、突变和选择压力驱动。例如,甲型流感病毒因抗原转变导致新毒株出现,引发多次大流行。

类似地,SARS-CoV-2 的快速进化产生了高传播性变异株,使防控复杂化。病毒适应与人类免疫的相互作用凸显了持续监测和疫苗研发的必要性。

传播途径及对个体与社区的影响

人类病毒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虫媒途径及人畜共患病传播等多种机制扩散。麻疹病毒(MeV)和 SARS-CoV 等呼吸道病毒通过气溶胶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等血源性病毒则通过不安全医疗操作和无保护性行为传播。

病毒暴发对社会与经济影响深远。除直接健康危害外,个体和社区还面临收入损失、医疗系统崩溃及教育中断等长期后果。

登革病毒和黄热病毒(YFV)等虫媒病毒通过阻碍旅游和贸易,导致疫区经济衰退。COVID-19 大流行则暴露了全球供应链和医疗基础设施的脆弱性,展现了病毒性疾病的广泛后果。

此外,奥罗普切病毒(OROV)作为一种新兴虫媒病毒,自 2023 年 12 月以来在拉丁美洲快速扩散,已报告超 1 万例病例。其近期暴发表明需加强针对新兴虫媒威胁的监测与应对策略。

全球健康影响与新兴威胁

病毒性流行病和大流行为医疗系统和经济带来沉重负担。COVID-19 大流行已导致全球超 700 万人死亡,凸显新发病毒的毁灭性影响。

登革病毒的卷土重来威胁全球近半数人口,再次表明控制虫媒疾病的挑战。

除直接健康影响外,新兴病毒还导致慢性病和经济不稳定等长期后果。人乳头瘤病毒(HPV)、EB病毒(EB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 T 淋巴细胞病毒1型(HTLV-1)等致癌病毒可引发宫颈癌、肝癌及成人 T 细胞白血病。

整合基因组监测、公共卫生干预和全球合作对减轻未来病毒威胁至关重要。

“ 诺贝尔奖得主、先驱病毒学家弗兰克·麦克法兰·伯内特曾如此描述病毒:“病毒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独立生物体,而更像是一股生物模式的流。”


预防与控制策略

有效的病毒预防策略包括疫苗接种、媒介控制、公共卫生措施及早期检测系统。

疫苗接种仍是病毒性疾病预防的核心,通过成功计划已根除天花并减少脊髓灰质炎传播。然而,免疫覆盖缺口、疫苗犹豫和物流挑战阻碍了许多地区的接种工作。例如,登革热疫苗(Dengvaxia)仅推荐曾感染登革病毒者使用,限制了其普及。

清除蚊虫滋生地、投放基因改造蚊等媒介控制措施在遏制虫媒病毒传播中显示潜力。针对人畜共患病毒,野生动物监测和畜牧业生物安全实践至关重要。

勤洗手、戴口罩及安全性行为等个人防护措施可显著减少病毒传播。

国际合作对疫情防备不可或缺。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疾病X”(未来未知的大流行威胁)等高危病原体列为优先事项,强调需采取前瞻性研究与应对策略。加强卫生基础设施、提升诊断能力及投资抗病毒药物研发是应对病毒威胁的关键。

“ 传染病研究与政策中心主任迈克尔·奥斯特霍尔姆强调禽流感的不可预测性:“必须明白,无人——我强调无人——能预知 H5N1 禽流感病毒将对人类造成何种影响。”


研究结论

人类病毒因其快速进化、多样化传播途径及全球健康影响,成为日益严峻的挑战。气候变化、城市化和国际旅行加剧了人类与病毒宿主的接触,提高了新发传染病的风险。

虫媒与人畜共患病毒的迅速扩张要求加强监测、预防策略和全球协作以减轻未来疫情。

疫苗接种、媒介控制和公共卫生干预仍是减轻病毒性疾病负担的关键。然而,病毒突变及部分病毒(如虫媒病毒和冠状病毒)疫苗供应有限构成持续挑战。

COVID-19 大流行证明了主动防备的必要性,包括基因组监测和快速响应框架。

“ 病毒是包裹在蛋白质里的坏消息。”

 Sir Peter Medawar


期刊参考

  • He, M., He, C., & Ding, N. (2025). Human viruses: An ever-increasing list. Virology, 604, 110445. DOI: 10.1016/j.virol.2025.110445,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2682225000571

延展阅读

  • 美国首例确诊感染禽流感的儿童,引起了公卫专家的警惕


  • 21世纪儿童病毒威胁激增 → 持续的全球挑战




相关资讯
世界卫生组织:基孔肯雅热全球流行病学与防控策略——现状与挑战 世界卫生组织:基孔肯雅热全球流行病学与防控策略——现状与挑战
2025-07-26
基孔肯雅病毒(CHIKV)是一种主要通过伊蚊传播的蚊媒病毒。其引起···
食管癌、胃癌下降,结直肠癌激增:中国消化系统癌症趋势大逆转 食管癌、胃癌下降,结直肠癌激增:中国消化系统癌症趋势大逆转
2025-07-23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
30年追踪:规范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死于心脏病概率超癌症6倍 30年追踪:规范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死于心脏病概率超癌症6倍
2025-07-21
根据现代指南接受前列腺癌治疗的大多数男性都有良好的生存率,其···
世界卫生组织新指南推荐使用注射用伦卡帕韦预防HIV感染 世界卫生组织新指南推荐使用注射用伦卡帕韦预防HIV感染
2025-07-16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日发布新指南,推荐将每年注射两次的伦卡帕···
为什么感冒时全世界都在喝汤?<营养素>期刊披露关键证据链 为什么感冒时全世界都在喝汤?<营养素>期刊披露关键证据链
2025-07-15
新研究揭示汤的科学原理:一碗鸡肉蔬菜汤真能帮助从感冒或流感中···
新突破揭示如何杀死对抗生素有抗药性的“僵尸”结核病细胞 新突破揭示如何杀死对抗生素有抗药性的“僵尸”结核病细胞
2025-07-07
由 University of Surrey 领导并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的···
欧洲人未至,麻风已千年:古DNA揭示美洲麻风病本土起源 欧洲人未至,麻风已千年:古DNA揭示美洲麻风病本土起源
2025-07-03
通过对 4000 年前基因组进行测序,科学家揭示麻风病在欧洲人抵达···
辛辣食物到底是有助于还是伤害你的肠道健康? 辛辣食物到底是有助于还是伤害你的肠道健康?
2025-06-30
一篇最新综述解释了辣椒中的辛辣化学物质如何重塑肠道菌群并影响···
禽类肠道螺旋体病(AIS)拉响警报:跨物种传播风险显现,威胁全球禽业与人类健康 禽类肠道螺旋体病(AIS)拉响警报:跨物种传播风险显现,威胁全球禽业与人类健康
2025-06-25
专家针对禽肠道螺旋体病发出警报,新研究揭示其对全球粮食安全构···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