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警示:全球乳腺癌诊断、治疗和生存率差异悬殊,医疗系统能否应对 2050 年的激增?
据 2022 年数据统计,全球每分钟有 4 名女性确诊乳腺癌,每分钟有 1 名女性因此死亡。近期发表于《Nature Medicine》期刊的一项研究由国际肿瘤学家和健康研究团队共同完成,全面分析了当前及未来全球乳腺癌的疾病负担,揭示了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巨大差异,并强调亟需改进预防、早期筛查和治疗策略。
乳腺癌现状
低人类发展指数国家乳腺癌死亡率是发病率四倍——50 岁以下患者死亡率高达 46%,而极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仅为 11%。
乳腺癌仍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也是全球主要致死原因之一。高收入国家因早期筛查和治疗进步提高了生存率,但低收入地区仍面临诊断延误和医疗资源匮乏的困境。
乳腺癌发病率受生育史、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影响,发达国家因寿命延长及生活方式变化报告了更高发病率。然而,中低收入国家因晚期确诊、筛查不足和医疗人员短缺,死亡率显著偏高。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全球乳腺癌倡议”(GBCI)旨在通过早筛和治疗降低死亡率,但仅有比利时、丹麦等 7 个国家实现了年降 2.5% 死亡率的目标。多数国家虽取得进展却未达标。研究通过分析当前趋势和未来负担,呼吁全球行动以缩小乳腺癌结局的差距。
研究重点
高收入国家年轻女性发病率增速最快——日本、韩国和巴林增幅居前。
研究团队利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全球癌症观测站(GLOBOCAN)数据,分析了 185 个国家的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2008-2017年),并纳入人类发展指数(HDI)、年龄分布和地区差异等变量。
为估算 2022 年及 2050 年疾病负担,研究将 2022 年的年龄特异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数据与人口增长预测结合,同时评估各国实现 WHO 年降 2.5% 死亡率目标的进展。
研究采用局部加权回归模型和年百分比变化估计等统计方法分析趋势,并通过死亡率-发病率比衡量医疗可及性、疾病严重程度及系统性治疗障碍。此外,肥胖(占病例 8%-28%)、饮酒(4%-16%)和激素影响等风险因素被纳入分析,以强调预防的重要性。研究还揭示了社会经济因素如何影响乳腺癌结局,为全球癌症防控政策提供依据。
研究结论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乳腺癌发病率全球最高(每 10 万女性 100.3 例),是南亚地区(26.7 例)的三倍以上。
2022 年全球约 230 万新发乳腺癌病例,67 万例死亡。高收入国家因早筛和治疗进步死亡率下降,但中低收入国家仍因医疗资源不足死亡率居高不下。
预测显示,到 2050 年新发病例将达 320 万,死亡超 110 万。研究指出,29 个极高 HDI 国家死亡率下降,但非洲、拉美和亚洲部分国家死亡率仍在上升。澳大利亚、英国、瑞典和荷兰接近 WHO 目标(年降 2.1%),但尚未完全达标。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达每 10 万女性 100.3 例,反映其高寿命预期和广泛筛查项目。相比之下,南亚发病率最低(26.7 例)。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韩国和巴林等高收入国家 50 岁以下女性发病率显著上升,可能与生活方式及生育行为变化有关。
比利时和丹麦等 7 国已实现 WHO 目标——乳腺癌死亡率年降 2.5%。
低 HDI 国家的死亡率-发病率比显著更高,主因是晚期确诊、治疗经济负担及放疗设备和专科医生短缺。研究还指出,快速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转变将加剧发展中国家未来负担。
应对挑战需全球协作:改善医疗基础设施、推广低成本临床乳房检查(替代钼靶筛查)、倡导健康行为并提升及时治疗可及性。
研究局限
数据收集可能存在误差(尤其在中低收入国家的癌症登记不完善地区),且预测基于当前趋势,若风险因素持续上升,未来负担或被低估。
研究结论
研究强调乳腺癌全球负担加剧及高低收入国家生存率悬殊的现状。若缺乏紧急干预,资源匮乏地区死亡率将持续攀升。加强早筛、扩大治疗可及性及控制可预防风险是缓解危机的关键。若所有国家实现 WHO 目标,到 2050 年可挽救近 56 万生命。
期刊参考
Kim, J., Harper, A., McCormack, V., et al. (2025). Global patterns and trends in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cross 185 countries. Nature Medicine, DOI:10.1038/s41591-025-03502-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5-03502-3
延展阅读
科学家们揭开了癌症复发的奥秘
研究人员确定了癌症和妊娠中抑制免疫系统的共同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