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生物xxx

警报!气候变暖引爆“隐形杀手”:詹姆斯敦峡谷病毒——北美蚊媒病毒15年暴增15倍,无疫苗无特效药!

点击:24
时间:2025-08-06

詹姆斯敦峡谷病毒是北美地区新发的蚊媒威胁,病例增加与气候驱动的蚊媒扩散有关。诊断、监测和预防面临交叉反应、疫苗缺乏及生态变化的挑战。

简介

气候变化和蚊虫栖息地扩张正促使虫媒病毒在温带气候区日益活跃。其中,詹姆斯敦峡谷病毒(JCV)通常在美国和加拿大境内传播。该病毒具有遗传稳定性,与欧洲的 Inkoo 病毒毒株高度相似,且在北美其他温带地区的野生动物中也检测到了相关抗体。

病毒学与传播途径

JCV属于正布尼亚病毒属(Orthobunyavirus),布尼亚病毒科(Peribunyaviridae),是加利福尼亚血清群病毒的一种。该病毒通过受感染蚊虫(尤其是伊蚊(Aedes)、骚扰蚊(Ochlerotatus)及部分库蚊(Culex))叮咬传播。

白尾鹿是美国的主要扩增宿主。其他有蹄类动物(如黑尾鹿、梅花鹿、驼鹿、麋鹿、驯鹿、野牛和叉角羚)体内检测到的抗体和感染表明,JCV 的生态维持范围更广。JCV 也可感染家畜(如马和山羊),但其在传播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JCV 在蚊虫与病毒血症期的有蹄类宿主间循环传播。蚊虫通过吸血获取病毒,随后叮咬可能感染人类或其他哺乳动物。由于人类病毒血症水平较低,患者被视为终末宿主。目前尚无直接人际传播的证据,但理论上极少数情况下可能通过输血或器官移植传播。

近期实验研究表明,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对 JCV 传播具有高度适应性,病毒载量在吸血后迅速达到蚊虫唾液。相比之下,感染沃尔巴克体的蚊虫仅能中度阻断 JCV 传播,对正义链病毒的阻断效果更强。

气候驱动的蚊媒扩散增加了 JCV 感染风险。目前多数病例报告集中于 4 月至 9 月,春末和夏季的高峰期反映了不同蚊种的活动规律。

流行病学与流行趋势

自1961年首次从科罗拉多州詹姆斯敦的无饰脉毛蚊(Culiseta inornata)中分离出 JCV 以来,人类感染病例零星出现。如今,JCV 已成为美国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广泛存在的虫媒威胁,明尼苏达和威斯康辛等北部州感染率较高。基因研究表明,即使跨越57年和不同地理区域分离的毒株仍保持高度序列保守性,表明其进化停滞。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常规监测显示,JCV 病例数急剧上升,从 2013 年前的年均 2 例增至常规检测实施后的近 30 例。多数报告病例为成人,包括多例神经侵袭性感染,长期后遗症常见,但死亡病例罕见。

诊断技术的改进无疑是病例数增加的原因之一。然而,气候驱动的蚊媒扩散及城市与野生动物接触增多等生态因素也促进了病毒传播。人类和动物的血清学研究表明,JCV 在美国、加拿大及北美其他地区分布广泛,凸显其对公共卫生的威胁日益加剧。

临床表现

多数 JCV 感染无症状或表现为轻度自限性发热疾病。有症状病例的潜伏期为蚊虫叮咬后数天至两周。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乏力和恶心,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咽痛或鼻塞等轻微呼吸道症状。与其他加利福尼亚血清群病毒相比,JCV 更常累及呼吸道。

重症病例虽少见,但可表现为脑膜炎或脑炎,尤其多见于老年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神经系统症状包括颈项强直、意识模糊、精神状态改变、癫痫发作和协调能力丧失。儿童中也有神经侵袭性病例的零星报告。

严重神经侵袭性病例可出现脑脊液细胞增多。约半数报告患者需住院治疗,但死亡率极低。马萨诸塞州病例系列研究显示无死亡病例,但神经症状长期存在较为常见。

诊断需注意与拉克罗斯病毒、雪鞋野兔病毒、西尼罗河病毒、莱姆病及其他脑膜炎和脑炎病因的相似症状。与儿童易感重症的拉克罗斯病毒不同,JCV 感染对成人危害更大。

预防与控制策略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和/或脑脊液中 JCV 特异性或加利福尼亚血清群免疫球蛋白M(IgM)可诊断 JCV。由于加利福尼亚血清群病毒存在血清学交叉反应,IgM 阳性后需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确认。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四倍升高提示近期感染。交叉反应是诊断的主要挑战,PRNT 对确认 JCV 至关重要,尤其在其它加利福尼亚血清群病毒共存的地区。

疾病早期或严重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血清学检测可能不可靠。此时可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清、脑脊液或组织辅助诊断。但 RT-PCR 在发病数日后的血清中常呈阴性。分子检测工具尚未普及,但当前研究正探索其在患者诊断和蚊群监测中的应用。

对流行区有蚊虫接触史的急性发热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应怀疑 JCV 感染。神经侵袭性疾病可导致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伴蛋白升高和血糖正常,因此需通过腰椎穿刺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评估感染严重程度并排除其他病因。

马萨诸塞州的媒介监测发现加拿大骚扰蚊(Ochlerotatus canadensis)可能是本地媒介,与康涅狄格州结果一致。JCV 在美国属法定报告疾病,及时上报地方卫生机构有助于识别和控制疫情。然而,由于临床认知不足和专业检测设施有限,漏诊和漏报依然存在。加强公共卫生监测、扩大诊断能力及蚊媒分子检测可提升生态变化下媒介分布改变的态势感知。

治疗与预防

JCV 无特异性抗病毒疗法。轻症以支持治疗为主,包括休息、补水和非处方止痛药。重症神经侵袭性疾病(如脑膜炎或脑炎)常需住院,接受静脉补液、止痛、止吐治疗,并密切监测颅内压升高、癫痫发作或呼吸衰竭等并发症。难治性癫痫或脑水肿可能需要重症监护。目前尚无获批的抗病毒药物或疫苗,但疫苗研发正在进行中。

由于缺乏疫苗,预防 JCV 感染主要依赖减少蚊虫接触的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使用环保署(EPA)认证驱虫剂、穿着长袖长裤、衣物喷洒 0.5% 氯菊酯处理,以及避免蚊虫活跃时段外出。

社区层面预防侧重于通过清除积水、灭幼虫和栖息地管理控制蚊媒,开展蚊媒风险公众教育,以及建立蚊群和虫媒病毒活动早期监测系统。基于沃尔巴克体的蚊媒控制对登革热和寨卡病毒有效,但对 JCV 效果有限,实验仅观察到中度传播抑制。随着蚊媒地理范围持续扩大,强化这些预防策略至关重要。

气候变化与地域扩散

气温升高、冬季变暖及降水模式改变(如暴雨与干旱交替)正在重塑高纬度地区的蚊虫生态。温暖环境加速蚊虫繁殖,缩短病毒外潜伏期,延长媒介存活和叮咬时间。

春季融雪提前、无霜期延长,以及雨水、融雪池和干旱期人工储水形成的临时水源,均有利于蚊虫繁殖。随着这些蚊种向北扩散并向高海拔地区延伸,JCV 在温带地区的传播生态范围扩大。

郊区化、城市扩张和休闲用地开发使人类与鹿类宿主及栖息于住宅周边或林地的蚊虫接触更密切。排水沟、花盆和轮胎等容器栖息地,以及住宅附近碎片化的绿地,可在延长季节中维持蚊媒种群,从而增加叮咬风险。在城市-荒野交界处白尾鹿密度较高的地区,JCV 扩增和人际传播风险可能上升。

结论与未来展望

未来研究需明确 JCV 传播的生态因素,包括鹿类宿主作用、媒介物种动态及气候驱动的传播模式变化。为减少传播,需整合媒介监测、栖息地管理和蚊群控制。

随着气候变化延长蚊虫繁殖季节并扩展媒介栖息地,公共卫生规划需纳入气候风险评估、社区教育和主动预防措施。通过完善这些跨学科技术,研究者将更准确地预测并降低 JCV 对人类健康的未来影响。

期刊参考

  • Coleman KJ, Chauhan L, Piquet AL, Tyler KL, Pastula DM. (2021). An Overview of Jamestown Canyon Virus Disease. Neurohospitalist. 11(3):277-278. DOI: 10.1177/19418744211005948,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19418744211005948

  • Bennett RS, Nelson JT, Gresko AK, Murphy BR, Whitehead SS. (2011). The full genome sequence of three strains of Jamestown Canyon virus and their pathogenesis in mice or monkeys. Virol J., 8:136. DOI: 10.1186/1743-422X-8-136, https://virologyj.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1743-422X-8-136

  • Joseph D Poggi et al. (2023). Jamestown Canyon virus (Bunyavirales: Peribunyaviridae) vector ecology in a focus of human transmission in New Hampshire, USA, Journal of Medical Entomology, 60(4):778–788, DOI: 10.1093/jme/tjad046, https://academic.oup.com/jme/article-abstract/60/4/778/7128278

  • Kinsella, C. M. et al. (2020). Jamestown Canyon virus in Massachusetts: clinical case series and vector screening. 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9(1), 903–912. DOI: 10.1080/22221751.2020.1756697,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22221751.2020.1756697

  • Muhammad Shahab et al. (2023). Immunoinformatics-based potential multi-peptide vaccine designing against Jamestown Canyon Virus (JCV) capable of eliciting cellular and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53(2):126678. DOI: 10.1016/j.ijbiomac.2023.126678,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41813023035754

  • Data and Maps for Jamestown Canyon,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https://www.cdc.gov/jamestown-canyon/data-maps/index.html, Accessed on 23 July 2025

  • Kumar D et al. (2021). Jamestown Canyon virus-mediated meningoencephalitis with unusual laboratory findings. BMJ Case Reports;14:e242014, DOI: 10.1136/bcr-2021-242014, https://casereports.bmj.com/content/14/7/e242014

  • Rebekah A Sutter et al. (2025). Jamestown Canyon Virus Seroprevalence in Endemic Reg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Diagnostic Testing,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ciaf131, DOI: 10.1093/cid/ciaf131, https://academic.oup.com/cid/advance-article-abstract/doi/10.1093/cid/ciaf131/8096456

  • Pastula DM, Hoang Johnson DK, White JL, Dupuis AP 2nd, Fischer M, Staples JE. (2015). Jamestown Canyon Virus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2000-2013. Am J Trop Med Hyg., 93(2):384-9. DOI: 10.4269/ajtmh.15-0196., https://www.ajtmh.org/view/journals/tpmd/93/2/article-p384.xml

  • Lau M-J et al. (2023) Jamestown Canyon virus is transmissible by Aedes aegypti and is only moderately blocked by Wolbachia co-infection. PLoS Negl Trop Dis 17(9): e0011616. DOI: 10.1371/journal.pntd.0011616,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ntds/article?id=10.1371/journal.pntd.0011616

  • John J. Shepard and Philip M. Armstrong. (2023). Jamestown Canyon virus comes into view: understanding the threat from an underrecognized arbovirus. Journal of Medical Entomology 60(6), 1242-1251. DOI: 10.1093/jme/tjad069, https://bioone.org/journals/journal-of-medical-entomology/volume-60/issue-6/tjad069/Jamestown-Canyon-virus-comes-into-view--understanding-the-threat/10.1093/jme/tjad069.short

延展阅读

  • 世界卫生组织:基孔肯雅热全球流行病学与防控策略——现状与挑战


  • 气候危机下的致命病毒:亨德拉病毒如何威胁人类与动物?




相关资讯
早晨的咖啡或茶真的能改善情绪吗?咖啡因情绪悖论:85%女性验证,清醒时无效,困倦时超神 早晨的咖啡或茶真的能改善情绪吗?咖啡因情绪悖论:85%女性验证,清醒时无效,困倦时超神
2025-08-08
新研究表明,清晨的一杯咖啡因饮品可以提振情绪,但饮用时间、方···
警报!气候变暖引爆“隐形杀手”:詹姆斯敦峡谷病毒——北美蚊媒病毒15年暴增15倍,无疫苗无特效药! 警报!气候变暖引爆“隐形杀手”:詹姆斯敦峡谷病毒——北美蚊媒病毒15年暴增15倍,无疫苗无特效药!
2025-08-06
詹姆斯敦峡谷病毒:温带气候区新发虫媒病毒威胁詹姆斯敦峡谷病毒···
胶原蛋白真能让你 胶原蛋白真能让你"逆生长"?最新临床数据给出答案
2025-08-04
深入了解胶原蛋白补充剂的潜在益处与持续争议,包括已验证的效果···
全球千人基因组新突破:长读长测序  揭开人类DNA“暗物质”之谜 全球千人基因组新突破:长读长测序 揭开人类DNA“暗物质”之谜
2025-08-02
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利用长读长测序技术揭示了人类 DNA 中大量以往···
气候危机下的致命病毒:亨德拉病毒如何威胁人类与动物? 气候危机下的致命病毒:亨德拉病毒如何威胁人类与动物?
2025-07-28
气候变化与栖息地破坏正使蝙蝠、马匹和人类之间的接触日益密切,···
世界卫生组织:基孔肯雅热全球流行病学与防控策略——现状与挑战 世界卫生组织:基孔肯雅热全球流行病学与防控策略——现状与挑战
2025-07-26
基孔肯雅病毒(CHIKV)是一种主要通过伊蚊传播的蚊媒病毒。其引起···
食管癌、胃癌下降,结直肠癌激增:中国消化系统癌症趋势大逆转 食管癌、胃癌下降,结直肠癌激增:中国消化系统癌症趋势大逆转
2025-07-23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
30年追踪:规范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死于心脏病概率超癌症6倍 30年追踪:规范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死于心脏病概率超癌症6倍
2025-07-21
根据现代指南接受前列腺癌治疗的大多数男性都有良好的生存率,其···
世界卫生组织新指南推荐使用注射用伦卡帕韦预防HIV感染 世界卫生组织新指南推荐使用注射用伦卡帕韦预防HIV感染
2025-07-16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日发布新指南,推荐将每年注射两次的伦卡帕···

留言咨询